在夏日的炽热阳光下,长春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师生志愿者们怀揣着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理解和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念,踏上了前往公主岭市泉眼村7月16日到17日为期两天的征程。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三十余名师生共同组成的社会实践服务队,他们渴望在实践中深化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抵达泉眼村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村部交流座谈会拉开了序幕。在村部会议室里,姜虹伊老师首先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的目的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她强调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计算机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泉眼村的书记和乡长也热情洋溢地介绍了泉眼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提到了近年来泉眼村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表达了对科技支持和人才引进的迫切需求。学院师生为现场村民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交流座谈,让村民们对计算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在交流座谈会的热烈氛围中,学院与泉眼村签订了党团共建协议,并共同举行了党团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这一举措标志着校地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将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
在姜老师和村干部书记等骨干成员的带领下,志愿者团队分成两组,分别开展了走访慰问和反诈宣传活动。一部分志愿者深入贫困户家中,为他们带去了粮油面等生活必需品,并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另一组志愿者则带着精心准备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单,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反诈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力量。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为真正做到融入乡村,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的振兴,青年志愿者们来到了泉眼村的小学进行了微团课宣讲和志愿活动,志愿者们以游戏为媒,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茁壮成长。捐赠学习物资点燃了孩子们的求知欲,而投壶游戏则唤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合作精神。红色爱国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与微团课的宣讲,共同引领孩子们探寻新知,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当新文具与书包交到孩子们手中,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见证了这场活动的温暖与希望,也见证了志愿者们的付出与成长。
此次“三下乡”的实践活动,虽短暂但意义深远,青年志愿者在汗水和欢笑中体验到了乡村的纯粹与美好。每一份付出都充满了挑战,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青年志愿者将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继续传承红色精神,用爱心和知识为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共同绘就一幅幅充满希望的未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