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春领航 / 正文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长春工程学院2025年“返家乡”社会实践纪实(四)
作者:   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又是一年返乡时,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弥漫之际,经学校各级团组织动员,长工程学子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义无反顾地助力家乡建设,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故土的热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见证他们的青春足迹,感受他们的青春力量吧!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姓名:李晌

实践单位:临颍县黄龙社区

实践岗位:志愿者

志愿心得

今年寒假,我投身黄龙社区基层服务的实践浪潮中。从整理繁杂的居民信息,到为居民耐心解答政策疑问,再到协助处理社区内的大小事务,每个环节都让我深切直观地感受到基层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每日不辞劳苦地奔波忙碌,致力于为社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便捷、和谐的生活环境。

这段实践经历,如同一股温暖而强大的火焰,点燃了我心中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我对这片故土有了更深的眷恋与归属感。我深知,家乡不仅是我诞生的摇篮,更是我扬帆逐梦的始发港湾,它承载着我的过去,孕育着我的未来,值得我穷尽一生去热爱,倾尽全力去建设。


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姓名:陈元泽

实践单位:永吉县万昌镇人民政府

实践岗位:办公室

志愿心得

实践初期,我积极参与县政府“万昌大集”筹备工作,这一本地特色农贸活动既是经济交流平台,也是乡村文化窗口,从策划方案的修订到摊位布局的协调,从商户沟通到活动期间安全保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考量,我主动承担了与部分商户联络的工作,助力大集顺利开展。春节前夕,我有幸深入社区,参与住户燃气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我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协助工作人员排查燃气安全隐患,并向居民普及燃气使用规范,以保障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实践过程中,我目睹了基层工作者们不辞辛劳、默默耕耘的奉献精神,也感受到家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无论是“万昌大集”上商户真诚致谢的一声声“谢谢”,还是老人在燃气安全检查后,脸上浮现出的安心笑容,都让我体会到平凡工作中所蕴含的不凡价值。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王润芝

实践单位:蕲春县狮子镇人民政府

实践岗位:志愿者

志愿心得

在政府的实践期间,我的工作是处理日常文件与资料。这份工作看似简易平常,实则每个步骤都需投入高度的细心与耐心。在整理民生档案过程中,我逐份翻阅资料,仿佛置身于政府与百姓相连的纽带之上,每一份档案都记录着政府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从民生保障的具体措施到公共服务的精细落实,无不彰显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我深刻感受到基层工作的温度与深度。

这段实践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基层工作所蕴含的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它不仅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面临何种挑战,这段实践经历都将激励我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饱满热情与坚定信念,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为实现社会的发展不懈努力。


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姓名:王一婷

实践单位:昌图县客运站

实践岗位:志愿者

志愿心得

来到昌图县客运站,我迅速调整状态,以严谨细致的态度熟悉站内工作环境,随后便全身心投入紧张且忙碌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春运期间,客运站内人流如织,工作强度与复杂程度极高。从协助旅客完成购票、取票等操作,确保旅客顺利获取出行凭证,到引导旅客前往对应的候车区域,维持候车环节的良好秩序,再到为有需求的旅客提供行李搬运服务,每一项工作我都认真对待,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参与这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我而言意义非凡。活动过程中,我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沟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解决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每一次与他人交流、每一回处理难题,都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不仅照亮我的前行道路,更让我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坚实阶梯。


学院:水利工程学院

姓名:付依璠

实践单位: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立业村

实践岗位:志愿者

志愿心得

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于我而言是一场成长之旅,使我的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在村委会的实践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志愿者们对孤寡老人的走访慰问、社区环境的清洁整洁、邻里关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走访村中老人的过程中,作为志愿者在提供生活上帮助的同时陪伴他们聊天,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参与此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宛如为我开启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使我得以重新审视这片故土。家乡,已不再仅仅是承载我成长记忆的地方,它更是一片蕴藏着无限机遇与挑战的广阔天地,亟待我们以实际行动去共同耕耘、建设。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被赋予了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推动家乡繁荣发展,这不仅关乎家乡的未来,更与我们自身的成长和价值实现紧密相连。


以青春之名,赴家乡之约。长工程学子以拳拳赤子之心,将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紧密相连,用坚实有力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躬身实践,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似点点繁星照亮故土的发展之路。那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成为家乡大地上最动人的风景,闪耀着新时代青年的灼灼光芒。他们的奉献精神,如璀璨火炬,值得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与点赞!

愿这份深沉的热爱与强烈的责任感,化作温暖的春风,吹遍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中永远传递,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家乡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美好未来!


联系我们

办公电话:0431-80578304

办公地点

长春工程学院(湖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