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61年来,雷锋精神深深印刻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符号,“向雷锋同志学习” ,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1周年。61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雷锋同志因公牺牲后,他的日记与事迹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觉得雷锋是和平时期青年的一个楷模,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2月17日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3月2日,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毛主席的题词在《中国青年》上刊出了。4日,新华社发通稿。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
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出检票口的时候,他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儿的中年妇女。原来这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一不小心把车票和钱都丢了,雷锋连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眼含热泪地问:“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住哪的?是哪个单位的?”雷锋回答道:“我叫解放军,家就住在中国。”
有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部队附近的一座空地上练习投手榴弹。他跃跃欲试地投出手榴弹后,立即下意识地转身向回跑。突然,“咕咕咕”地从土里钻出了几只野鸡来。雷锋顿时来了兴趣,便紧追不舍。这一幕让路过的战友看到了,他们劝阻雷锋说:“快别追了,否则会越追越机灵的。’“不怕危险!”雷锋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顽皮地说。“那可不行啊!”战友们担心地说。雷锋见状,只好停住了脚步。当得知这些野鸡是怕人的活物时,战友们都开心地笑了。
一天傍晚,天下起了大雨。雷锋见路上行人少了许多,便准备到附近的工地上去推水泥。到了工地的仓库里一看,没有卸车的工具。于是他便用肩膀扛起一包水泥往车上装。由于雨天路滑,雷锋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负伤流血不止。但他仍然不肯放弃劳动任务坚持继续推车前进。直到把最后一包水泥送到目的地才肯罢休。
雷锋同志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下去。
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
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去传承雷锋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可以做到:一个微笑,一个帮助,一份关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在无形中传递着温暖和力量。
在这个充满爱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成为雷锋精神的传递者。让这种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点亮这个世界。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这个纪念日里,让我们再次向雷锋致敬,向那些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人们致敬。因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用爱去温暖这个世界。因为,爱,是无止境的奉献。
雷锋,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些要求无疑与雷锋精神的内涵紧紧相扣。经历岁月洗礼,雷锋精神不仅没有消磨式微,反而随时代不断生成与构建,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成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